A-A+

大学毕业的学生现在都在干嘛?

2021年09月01日 网络文摘 暂无评论

每当说起现在的大学同学毕业都在干嘛,现在都觉的自己过的真的好悲哀,当时再怎么说刚上大学时,在自己的宿舍也是第一名,当然觉得自己还是蛮厉害的,其实后来想了想简直可笑至极。

已经过了一起逃课,一起出去干兼职,一起在宿舍里睡懒觉,一起去网吧玩电脑,一起去聚会,一起去唱歌。现在已经物是人非了。当时学校刚好和一个机械场搞合作,当时宿舍有三个都去那上班了,我因为不想一辈子都去哪里工作,太压抑,简直没有自己的生活乐趣,然后我就辗转来到了北京,北京是一个大都市,到处都是坐拥好几处房源的大土豪,每天不用上班,天天收房租收钱收到手软,因为不用上班,有的已经膀大腰圆,当然大部分都是我们这样的,奋斗小青年。还记得去年冬天时,当时刚下班,在等公交,第一次体会到北京的冬天真的是刺骨。被风吹的已经冷到身子里了。本想着回到自己的小窝会是暖暖的,但是推开门,还是一样的冰冰凉,隔壁的那个大叔,养了只边牧,每天晚上都是在挠墙,因为大叔是送外卖的,每天晚上回家很晚,在我有睡意时,总能被那只狗的挠墙声给吵醒,真实无奈。

随手拿起手机看起朋友发的朋友圈,又是在晒美食,泡温泉,在外面旅游。给自己无疑不是重重的打击。在北京上班其实在紧张,在加班,都还好,最害怕的就是到家之后自己一个人,空空荡荡的可怕。还不如 在公司加班,起码还有点人气。但是这又怎样,总是会有人反驳。你这是没有目标,但是已经累了一天了,想好好休息,有个人说说话,其实也蛮不错的。

总结:每个人都在这里奋斗,都是为了买房,买车,都是努力的奋斗,这有什么好抱怨的,然而对我来说,这都是很大的鼓励。总能想去网上多学几个教程。多学几个技能。趁现在还年轻,现在都比人差了很多不赶紧努力,等老了,就再也赶不上了。毕竟他的孩子比你过的好!

大同大学14届毕业,现在在郑州的一所初中教学。从大学毕业至今,再没回过大同,偶尔在朋友圈里看到学校的变化,心里还是有些酸楚。四年的光阴留在这里,人生最美的时光就在大同。尽管不愿承认,但是大同大学依旧分量不够,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歧视。因此,还是建议学弟学妹,有机会一定要深造。吃过第一学历的苦,不愿意大家再走一遍。

从晋南到同朔,一段新的旅程

2010年的夏天,经历了高考二战的我,还是刚刚过二本线的成绩。不愿意待在自己的城市,最起码要走出家乡。因此,在报考志愿的时候,选的都是其他城市,当然我也知道自己的成绩如此,也就不敢胡乱填报,最终选了二本院校中相对可以的大同大学。那一天,从晋南运城到晋北大同,绿皮火车整整行驶了一天。从晨曦到傍晚,迎接我们的是那句“后生,大同大学走不走?”

摸黑中来到学校大门,被迎新团队接到文学院——研楼,那时候还没有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的我们只能附庸于文学院。两个好心的学姐帮我们办理了住宿,大包小包拎到宿舍后,还不忘留下联系方式。第二天在体育馆排着常常的队伍,缴费、领被褥、新校服,一番忙碌后慢慢熟悉学校。围绕着体育场转了好几圈后才明白,整个南校区就是个迷宫。

大学四年里,四六级一次性通过,从未挂过科,也很少熬夜。倒是在平时上课之余,最热衷于打工赚钱,一个小时6块的服务员工作,硬是干了两年多。大一大二时期,没有电脑的我们,还会去网吧玩会游戏。等到一定年龄,连网吧都吸引不了兴趣。最后,在图书馆找到归宿,文史、评论性的书籍,是我的床头必备。

考研还是工作,这是个大问题

就这样,晃晃悠悠到大三,面临着到底是考研还是工作的问题。起初,不信邪的我,总想直接工作。凭借着自己的男生性别,总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吧。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好的工作是要优中选优的,只有大同大学的学历,是远远不行的。接连应聘几个岗位后,让我重新思考人生的前路。要么考研,要么认命。

一番痛定思痛后,还是加入到考研大军的队伍。一年后考研成功,来到华中师范大学才发现,有太多像我们这样的二本学生,都是通过考研实现了“鲤鱼跃龙门”的跨越。那段考研的时光,没有赶上文都、海天的考研班,我就自己学习,资料是同学的,我就自己复印。没有学习场所,图书馆、研楼、综合楼、理化生楼,甚至北区教学楼的阴影处,都是我学习的地方。

那个夏天,大同的雨总是不期而遇,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多少次淋着雨,把学习的苦闷浇灭。走出大雨滂沱的午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上了研究生之后,学习没了当初的志气,最后的找工作阶段。接连在“第一学历”上碰壁,一听说大同大学,面试官总是疑惑的眼神,进而顺理成章地被刷掉。沿海城市去不了,最终就选择了离家不远,但是发展潜力很大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

后记:

做了老师,就不能求大富大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闲散生活,也让当初的热血青年,蜕变成波澜不惊的中年大叔。岁月不羁,流水不腐,愿所有的同大学子,都能过得更好!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