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该创业自己干还是找工作打工呢?
说错了!
年轻人就应该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20岁出头的年龄,正是闯荡的大好年龄,这个时候出去闯闯,就可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可能对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20岁左右不出去闯,那么基本上一辈子就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20多岁的年龄,闯的不成功,成本也不算太高。作为20出头的年轻人,即使出去闯的不成功,那么也肯定知道了创业的辛苦和苦累,也对社会有个更深刻的了解,各方面都会更加的成熟,那么以后可能就会踏踏实实了。如果趁着年轻,这个时候赶紧回头找个工作,那么肯定对自己的能力就有了更准确的判断,那么就不会再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了,就会踏踏实实的努力工作赚钱养家了。
但是如果20多岁年轻人万一闯成功了,那么可能就一顺百顺,可能一路走下去,就发达起来了。比如马化腾,马云,刘强东等,基本上都是二十多岁就开始创业的,然后创业成功了,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富豪榜前列的大佬了。
但是如果年轻人20岁出头就开始稳稳当当上班,虽然也不错,可能也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但是这样一来,可能不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并不能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也不能深刻的了解社会和创业的辛苦和劳累,也可能总是会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可能总是觉得创业可能更赚钱一些,甚至会更轻松一些,这样一来,可能不少年轻人工作了多年之后,到了三十多岁实在是忍不住了,才出去创业,甚至有些人到了40岁左右才去创业,那这个时候如果创业成功了还好一些,但是如果失败了,那再想回头工作的难度就很大了,显然损失可能就会更大了。
综上所述,20多岁的年轻人,想闯了就应该出去闯一闯,闯的不成功,损失也不算大,回头就踏踏实实上班就好了,也不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了,而如果万一闯成功了,那么可能就一顺百顺,发达起来了。
网友二:
有人说:“万亿恒大都倒了,还有什么工作可以老有所依,唯有考公!!”我一起上班的朋友今年从房地产辞职了,老爸经营着两个饭店的生意还不错,但是今年他老爸逼着他去考公务员了,坚决不让他立马接手自己的生意!为什么呢?因为不稳定,不稳定,不稳定!!
首先,父母的生意不复当年。据我朋友自己说,他爸很早之前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就希望他能接手生意,能帮他打理,但是随着这两年疫情失控,他们的饭店已经关闭了一个。
目前在经营的一个饭店,也是经营很困难,因为疫情反反复复,客户大量流失。导致从20年到21年的年初已经裁员了一半人了。
其次,我朋友是个月光族。在干地产的时候,没有为自己存钱,挣多少就能花多少,作为普通工薪族一个月能花掉15万。所以,他目前的话名下没有积蓄,只有父母为他买的一辆车和一套房。
所以,一旦失去工作,父母生意不好,他就是一个妥妥的啃老族。
最后,他父母也是看到了他目前的现状,以及房地产红利时的花钱大手大脚,同时也考虑了自己家里的现状,并不比当年辉煌。所以在我朋友辞职之后,逼着他去考公务员了。目前每天都在复习考试中,父母暂时养着!
所以,不要说公务员不好了,研究生,博士都在挤破头考公务员,为什么?因为稳定,尤其在疫情期间。万亿恒大都倒了,还有那个职业可以老有所依,唯有考公!
网友三:
说说我自己吧。
这几年,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下一点零花钱。本想着养点基金多赚点钱,没成想,钱没赚到,还贴本金。
很多时候,投资需要承担较大风险,一个不好,甚至连老本都亏进去。
何况这两年疫情闹的,企业倒闭的倒闭,青年人失业的失业,大环境不好,可以稳稳当当上班,月月按时拿工资,真的很幸福。
网友四:
年轻人少谈激情少谈梦想少谈情怀,稳稳当当的上班才是真正的出路。海豚作为生涯教练,看到不少年轻人频频跳槽、不愿意工作、动不动想着创业实现自我的现象,就特别着急。
因为海豚也是从年轻时候走过来的,到了35岁的时候悟出来稳稳当当上班才是真正适合年轻人的,为啥呢?就让我来说说原因吧:
一、年轻人所处刚出要门,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
现在家庭条件都好了很多,就算毕业了家里可能还会贴补自己钱花。但是,我认为一个有担当的年轻人,就不应该再伸手像父母要钱花了,笔记自己从小到大,花费不少,再者父母也不容易,都是一点点积累而来的。
所以,我觉得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先找到一份工作,另一份工资,先挣出来自己的生活费,安身立命是年轻人要先要做的第一件事。
二、年轻人需要在工作中,扎实基础,慢慢积累
年轻人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人相比,缺少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也缺少一些软能力。年轻人需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练就自己的基本功。
就像建高楼大厦一样,没有地基的话,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对于年轻人以后想走的更远,飞的更高,就应该在年轻时默默积攒能量,为以后的发展、跃迁奠定根基。
显然,人生就如四季,没有春天的耕耘就没有秋天的收获。如果在该耕耘的年龄,不去耕耘不去积累,相信在人生的中年自然不会有什么收获。
三、积累需要安安稳稳的上班,这是最快最安全的方法
上班不仅仅是提供一个人一份报酬,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你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你能够找出那些比你收入更高比你更优秀的人和你的差距,从而你会发现自己的欠缺。
从而能够在工作上,有目标有计划的去提升自我。
再者,每个公司愿意招聘年轻人,一是因为年轻人年轻有活力,可塑性较强,同时,为了能够留住人,公司里有系统的培训体系,培养自己的人才,年轻人就可以在一个成熟的体系中快速的打磨自己。
综上所述:一个年轻人需要一份稳稳当当的工作,相反创业、自由工作者都不能具备我上面说到的三项,一个有远大愿景的年轻人,需要稳稳当当的工作,这才是真正的出路所在,希望少点浮夸,多些踏踏实实。
网友五:
对于提问者这句话,我其实是不赞同的。
人是有组织的社会动物,人类所组成的社会层级好比金字塔,所以按照社会上的层级,必然会分为处于金字塔中上部的组织者和处于金字塔底层的被组织者两种层级。如果有机会能成为组织者的话,显然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做更大的事业。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能够组织别人,调动更多资源实现自我价值的话,那肯定是更好的出路。
但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马云或者马化腾,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的年轻人来说,创业对他们恐怕连“九死一生”都算不上,甚至可能是“百死一生”“千死一生”(如果仅能维持温饱,也算创业失败的话)。尝试过创业的人都知道,创业受的苦只会比上班更多。如果说上班的痛苦,只有“黑心老板”的“压榨”,顶多再加上同事的勾心斗角(如果你是个小领导,那还要加上下级的不好管教)的话,那么创业所面临的烦心事就更多了。
所以不光是稳稳当当上班,而且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稳稳当当上班。其实老人口中的“上班”,很显然不仅仅指的是进厂工作,而且基本上是特指进入体制内、国企等公司上班。这些企业相比起一些网红大厂,工资通常来说相对不高,工作也并不一定轻松,工作性质也并不一定光鲜亮丽,甚至相关限制也要比较多,那么为何老人们还是觉得这样的工作“好”呢?
上班最大的好处就是拥有稳定的现金流,而稳定的现金流通常就意味着稳定的生活,可以使人较为准确地计算出明天的预期。而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公司上班,则意味着稳定之上又加了一层稳定。对于普通人来说,一辈子过安稳的日子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所谓“自由职业”或者创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收入水平往往就很难得到保证了,行情好的时候,往往可以获得要比上班多出几倍的收入;而一旦行情有变,收入立马就变得很少,有时甚至还有可能赔钱。如果非要将两种生活方式进行一下类比的话,那么上班就类似于农业社会,而“自由职业”类似于狩猎,创业类似于游牧生活。
农耕社会(左上)、游牧社会(右上)与狩猎社会(下)
而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尽管他们的收入不高(农业社会主要以粮食为主食,显然没有游牧社会和狩猎社会吃肉的营养条件好),但他们的稳定性要更好(除非遭遇百年一遇的天灾,否则每年都会有粮食)。而且一般来说,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稳定性要好于国企。相比起来,自由职业者和创业做生意虽然有可能赚到更多的钱(可以经常吃肉),但在不好的年景下,却也有可能亏掉更多(相比起农业,采集和狩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大)。
在经济欣欣向荣的时候,很少有人相信这一点。就像是在2020年前年景不错的时候,在体制内、国企工作所体现出来的基本全部都是劣势,那时候能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或者是创业融资,从事新兴职业(比如说教培、游戏、网络直播等)工作环境高大上,收入也高,显然要更加风光。那时候的不少大佬,都在鼓动大家脱离体制内,拥抱体制外。
可是随着2020年以来的经济寒冬的到来,所谓的“新业态”“灵活就业”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冲击。游戏和教培行业受政策影响一蹶不振,主播行业在极度繁荣过后,随即迎来了补税危机,很多头部主播受到重大打击。就连之前风光无两的互联网大厂也纷纷陷入裁员危机。当“内卷”“躺平”成为年轻人口头的流行词语时,体制内和国企的好,终于再次被大家所深刻认识。甚至出现了杭州余杭区某街道办2020年录取的8人全部是清北硕士,所以难怪有人说“宇宙的尽头是体制内”。
也许有人想拿出90年代末下岗潮来告诫大家体制内也有危险。确实,体制内的安全也是相对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稳定,但体制内和国企还是相比于体制外要稳定,毕竟除了下岗潮,你也很难再举出大规模体制内和国企不稳定的例子了。
所以,不应该说年轻人稳稳当当的上班才是真正的出路,而应该说年轻人在体制内、国企稳稳当当的上班才是真正的出路。但以上这句话只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的。对于个人能力很强,或者有一颗躁动的心、有想法改变世界的人来说,也许创业和自由职业才更适合他,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待在体制内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