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普通人就应该安安稳稳上一辈子班吗?

2022年03月31日 网络文摘 暂无评论

我就是千千万万年轻人中的一员。稳稳当当上班是正真的出路吗?我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从大学毕业至今,也算勤勤恳恳在工作。可是现实呢,存款没有,人生价值最大化了吗?也没有!碌碌无为,沉浸在自己所谓的舒适圈里。

也想过要好好奋斗,好好努力,为自己为家人创造更好的条件。然而,就只是想想,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现在社会信息量太大,所以年轻人容易被信息所干扰,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也会很焦虑。最终做了行动的矮子,最终也没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自然也没有收获。

想要改变现状,找到真正的出路,行动是最为重要的。但是,行动之前的选择更为重要。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这个道理吧。选择对了,同时付诸行动,那么想要的成功,肯定会到来。

2022年,注定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准备好了,从改变自己开始,克服惰性,摆脱焦虑,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未来定会等来静待花开。

也借头条平台的这个问题记录自己的当下,跨出第一步很重要,坚实而有力地走好接下去的每一步!那么,你未来的出路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好!

网友二:

如果靠一直上班,实现财富自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对于年轻人而言,上班却是实现财富自由的必然途径。

这句话怎么理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向聊聊:

一、上班是年轻人了解自我的途径

我们每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必然需要有一个“定位”,这个“定位”决定了你的社会价值是什么,有了价值你才能有所贡献,有所贡献你才能够得到生存和发展。

比如外卖小哥的定位是“送餐员”,他们的价值是通过送餐满足不能做饭人的食饮需求;

比如写作者,他们的定位是通过内容创造给他人带来精神需求……

如果年轻人不上班,他就不可能认知自我,在社会上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而没有定位,他们就无法贡献出自身的价值。

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就需要深刻了解自己,而要深刻了解自己,必然需要与社会产生各种碰撞,通过碰撞反弹后,你才能够清晰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等等。

只有当你了解了自己,你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优势,才能有所创造,才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二、年轻人得做加法

很多年轻人从大学这个象牙塔出来后,其实对于社会的认知并不够,这个时候急着去创业,十之八九都会失败,我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燃点》这部创业纪录片,里面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创业。

创业对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比上班的要求要高得多的多,如果一个人上班都上不好,那创业更创不好。

对于年轻人而言,只有好好老实实上班,才能有所积累,不管是经验、学识、技能、人脉等,只有平台才能你给想要的一切,离开了平台,积累从何而来,不是空中楼阁吗。毕竟创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多做加法,多做积累,这样才能从中筛选出未来适合自己走的那条路,也才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三、年轻人不了解创业

在第二点中,我们谈到创业对人的要求非常高,比如需要有坚忍的意识力、越要越挫越勇的信心,需要自身有过人之处,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团队等,其实这些要求很多人都不具备,所以创业成功者才是凤毛麟角。

很多年轻人在都不解创业是怎么回事时,就一头扎了进去,就像开奶茶店一样的,对市场没有分析、对产品没有了解,也根本不懂得管理,怎么可能做得好?

总之,作为年轻人,利用企业平台多做积累,才能可能在某一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创业成功,最终实现财富自由。

网友三:

一直奉行“宁做创业狼,不做打工狗”可是,当我负债累累走进工厂以后,我才发现,做狗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在这里我先说说我的创业经历:
我从2014年开始创业,那年,我19岁。

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我选择的是服装行业,那个时候,网购还不是那么流行,实体店也还有生存的空间。

那年,我和老婆刚刚结婚,懵懵懂懂地,我在我上学的城市盘下了一个服装店,做起了学生装的生意。

刚开始的时候,我那个小店的生意还不错,虽然算不上挣大钱,但是比起打工来说也是要强上不少,碰上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一天的利润能达到2000多。

可能对于有的人来说,这些钱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刚踏入社会的我来说,这份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我们当地小县城里辛辛苦苦地工作一个月也才挣两三千块钱,因此,我飘了。

服装店正式开始挣钱以后,我开始呼朋唤友地整天吃喝玩乐,有的时候,正是生意高峰期,我却关上店门,带着兄弟朋友去吃饭喝酒。

正所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没过多久,我的小店就撑不下去了,开了半年多,我店里的货因为没有钱更新,导致顾客越来越少。

苦苦坚持了一段时间,我的小店倒闭了,欠下了不少钱,我当时本打算换个地方重头开始,可是后来网购的风靡彻底打乱了我的计划。

第一次创业,我失败了,败在了自己的心浮气躁,败在了自己的高傲自大。

服装店倒闭以后,我回到了家,就在这个时候,我接触了一个搞特种养殖的朋友,养的是一种叫豚鼠的小动物。

刚开始养殖的时候,事情发展的也确实挺好的,我养的小动物在我们当地比较少见,因此,感兴趣的餐馆和朋友也是挺多的。

那个时候,我想的挺好,把规模扩大,等挣到钱以后就成立合作社,带着村里的人一起养。

但是后来,我忽略了大众消费和小众消费的区别,我的养殖场刚发展起来没多久就遇到了很多养殖人都头痛的销售问题。

我养的豚鼠确实很少见,因此引得很多人对它充满了好奇,有农户想尝试着养殖它,有开餐馆的想尝试吃它。

可是,就因为太稀少,所以能接受它的人少之又少,除了一些养殖户愿意买回去养,其它的就很难卖出去了。

后来,我的特种养殖生涯不得不宣告终止。

特种养殖结束以后,我仗着自己有些许的养殖经验,于是随意收拾了一下养殖场地,改成了养猪场。

我的想法也是挺好的,既然小众养殖面临销售的难题,那么我不如就养殖大众消费的,那样就不存在销售的问题了。

更何况,我们村资产上百万上千万的家庭都是靠养猪养出来的,因此,我认为,既然别人能行,那么我肯定也行。

可是,有句话叫做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当我折腾完一切,准备销售第一批生猪的时候,我的猪场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2019年的八月份,我的第一批生猪达到了出栏的标准,按照我的推算,养到年底的时候卖出去,怎么也能挣它个三四十万。

然而,灾难总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就在那段时间,我们村突然就开始爆发了非洲猪瘟,没有人知道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也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我的猪场就彻底没了活口,其实不止是我,包括我们整个村子,活下来的养殖户也是屈指可数。

一场灾难,让我再度负债累累,有人劝我:农村的钱不好挣,实在不行的话就去打工吧。

可我却坚定地认为:宁做创业狼,也不做打工狗。

再后来,因为猪场刚清场,而且猪瘟的风波也还在时有发生,因此,我不敢继续折腾养殖。

既然养殖做不了,那我就做种植,反正我们家也有几十亩地。

当时,我们当地在疯狂地炒一种叫做“魔芋”的农作物,甚至很多人都吹嘘“一亩魔芋十栋房”什么种的好亩收入几万几万不是难题。

就这样,我入坑了,结果发现,魔芋这东西太娇气,要想成功,天时地利缺一不可。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种植业的我来说,一上手就选择这么考验技术的东西,要想成功,可谓是难上加难。

在亏了几万块以后,我决定走魔芋加工这条路线,结果,就在摸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我的家里发生了一些意外,导致我不得不停下摸索创业的念头。

再后来,我父亲病了,给他治好病以后,我已经被负债给压得喘不过气来,思前想后,我终于决定,安安稳稳地找个工厂好好上班。

毕竟,创业太累了,而且这年头小本生意的门槛太低,导致行业竞争太大,连续折腾几年,钱没挣到不说,心却操碎了,几乎是到达抑郁的边缘,上班的话,最起码不用操心那么多,还会活得轻松一些。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去了东莞一个生产半导体的工厂,那里每天8点上班,然后八点半下班,除去中间吃饭的时间,每天上班时间是十一个小时。

第一个月,我领到了6400块钱的工资,我顿时意识到,其实安安稳稳地上班没什么不好,最起码,一年到头可以毫无风险地挣个几万块钱。

而正是在打工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个人,她过的日子让我更加坚定:其实安安稳稳地上班,也挺好的。

这个人叫小林,是个做事很干练的女性,比我大四岁。

她从21岁的时候就进了那个厂,后来跟一个同事结婚,两个人在工厂里一起上班挣钱。

十多年的时间,两个人在广东买了房子,而且还买了一辆三十多万的小汽车。

有一次聊天,她问我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告诉她说我之前是自己创业的。

她告诉我:这年头创业还不如打工,创业的大多负债累累,打工还能攒下一些钱。

我不同意她说的话,于是反驳她:最起码创业的人不用看人脸色,生活没有这么枯燥。

她告诉我:创业比打工辛苦,而且操心又多,哪里像打工,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不需要担惊受怕的。

我告诉她:打工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可是创业的话运气好就能挣到大钱。

她告诉我:其实人活一世,不一定要折腾来折腾去才精彩,像我们这样,该上班的时候就两点一线,不上班的时候就开着车到好玩的地方玩一下,不用去分析市场,不用考虑做什么来钱快,更不用担心做生意亏本。

听到她这样说,我沉默了,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创业经历,除了积攒到一些没什么价值的经验,其它的还真的是什么都没挣到,不仅心里压抑,而且还负债累累,连家人病了都要借钱去治。

她接着告诉我:其实在我们工厂,只要坚持上班十多年的,买车买房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她的话我不得不承认,在现在这个社会,哪怕是最基本的工厂,两口子工作一年也能省下七八万块钱。

可是创业呢?运气好可以多挣一些,运气不好说不定得亏钱,但是现在这个社会,行业的竞争导致生意真的不好做。

因此,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以后,我想告诉那些想创业的年轻人,现在的小本生意真的不好做,想创业,还是要慎重考虑为好!

千万不要喝了几口网络鸡汤就满腔热血地想要去创业,想要做自己,相信我,有可能到最后会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

网友四:

稳稳当当上班才是年轻人真正的出路吗?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给大家参考一下吧!

2002年大学毕业,我有幸进入到一家国企工作,这是一家国内属一属二的工程单位,效益非常的好。记得当时第一个月工资我就领了6000元左右,并且单位经常性的会发些福利或奖金。有时候自己都会疑惑怎么待遇这么好?我怎么这么走运?

在2002年那会儿,一个人一个月收入6000元,毫不夸张地说,可以算是非常高的工资了,完全可以秒杀当地一般家庭的月总收入。更别说加上杂七杂八各种名义上的福利奖金,我实际的收入能达到7000多元。我真的很快乐很满足,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地干,把自己奉献给单位。

开心自己能挣这么多钱是一方面原因,还有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有面子。

同学朋友得知我工作的单位这么好,都纷纷表示很嫉妒,一个劲让我请客。亲戚也总夸我出息了,找到了“铁饭碗”,有机会把他们家孩子也弄进去。我的父母脸上也倍有光,没事就跟街坊邻居说自己的儿子在哪上班,挣多少钱。还经常告诉我,他们的任务完成一半了,剩下的就是给我娶个媳妇就不用他们操心了。

我自己的感觉也特别良好,觉得咱也进入到了成功人士的行列,妥妥的小金领,大多数人都没有自己挣得多。感受着周围人的羡慕,心里别提有多得意,多得瑟了。那时觉得人生走上了巅峰,每天都有种晕乎乎的感觉,有点飘。花钱也开始大手大脚,反正当时认为这钱也好挣并不发愁。

唯一的美中不足,这些荣耀不只属于我一个人,还有个同班同学也进了这家单位。

我们俩不仅是同班,还是同宿舍的好哥们。校园招聘时,我俩一起报得名,最终也是一起面试成功,被分到了同一个部门,想想我俩真是太有“猿粪”了,一辈子的好“基友”。所以我接受到过的荣光,他同样有份,也是被同学朋友羡慕的对象,被家长亲戚夸奖的好宝宝。

私下里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都感觉人生美好,自己很是幸运,能被国企选中。彼此也是经常相互鼓励,要好好努力工作,争取更上一层楼,达到人生巅峰中的巅峰。

那时我俩还真的是热血青年,不怕苦不怕累,心中有理想,身上有激情,一切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确实我们也做到了,领导开会,我们经常会受到表扬,号召大家向我们学习。那时我俩一致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前途一定会更光明,加油干就行了。

然而我俩还是太嫩了,心有朝阳却不懂得社会这座大染缸的厉害!

转眼间3年时间过去了,我们的职务也小升了一下,从技术员升到了助理工程师,待遇也跟着涨了几百。这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我们并不满足这个结果。

这3年从未敢懈怠的勤奋工作,我俩的职业技能在部门已经是属一属二的,后来者居上,把前辈们都摔出好几条街了。为啥前辈们一个个都成了工程师,而我俩还只是个助理?难道升职不看工作表现吗?这严重地打击了我们的积极性。

后面我们找领导谈这个问题,才明白单位升职还真不看工作表现,只要你不犯什么大错,本科毕业熬够3年,直接助理工程师待遇;熬够5年,直接工程师待遇;专科毕业加3年。

我俩被这种升迁制度直接干傻眼了,原来我们成为助理工程师也是因为到年限了,而不是工作好的原因。后来慢慢知道了更多规则,资历,背景,会来事在职场中往往比工作好更重要,尤其是国企。

自此,我俩也开始消沉,成了被社会大染缸毒打的一员,磨平了棱角,开始中规中矩的工作,只要不犯错就行,不再犯傻求先进当出头鸟。这种工作态度,确实让我们轻松起来,有种养老的感觉,同时工资奖金也不会变少。慢慢的我们就习惯喜欢上了这种工作方式,20多岁的年轻人拿着报纸喝着茶,有事就忙事,没事就休闲。

时光如箭,时代在变,它不会因为你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停下匆匆的脚步。人生的转折同样不会等待思维转变后才会到来。

又过了两年,我们的资历也到了升职的年限,顺理成章地拥有了工程师的待遇。此时,我们也迎来了国内工程建筑行业的黄金时期,因08年奥运在北京举行,工程多到干不完,单位效益依旧很好,我们的工资也水涨船高,来到了8000元。

但这时我就感觉出不对了,以前拿6000元,在当地风光无限。如今拿8000元,在当地溅不起水花。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待遇都好了起来,挣钱的门路也多了起来,这点钱只能算略有余粮。

又过了几年,工程建筑行业的顶峰过去了,逐渐走下坡路,工资虽然没有下调,但福利基本上没有了。此时也经常会出现拖欠的工资的现象,虽然最后都会给,但有时一压就半年多,生活压力也开始慢慢变大,单位再也不在心目中让人羡慕的乐园了。

更要命的是祸不单行,往往不如意时,更多的矛盾就会摆到眼前。

以前没有发现,工程单位结婚原来这么难!虽然这种单位本来女孩就少,但由于以前有优势,当地抢着往里嫁的女孩真的不少。如今,反过来了,没什么优势,还经常不着家,成了四不嫁的行业,可想找个对象有多难。

我们俩就到了这种尴尬之境,为此我们的人生也出现了不同的转折。

同学想走了,想离开单位,他觉得自己看到了天花板。首先工程行业从业者太多了,加上环保政策,工程行业的前途竞争会很激烈,不转型就会死。再者,单位搞技术的,没有背景和机遇,就我们这号最多混个项目总工,年薪20W到头了。而且现在工作的一点没激情,麻木的像个老头,干的好坏没任何意义。工作也不是为了实现什么理想,就是为了那点工资,用时间换那点米,值?最后同学说他想结婚,想好好生活,然后就买断工龄离开了。

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可依然没有离去,因为我迷茫胆小。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你离开这行会干啥?你出去就能找到比现在好的单位了?最终,懦弱让我留了下来。

当你胆小一次,也许就会错过一生!老了回忆过往,只有后悔慢慢伴随一辈子!

岁月是把杀猪刀,快奔五的我也混到了部门的天花板,成为了一名项目总工,一年不到20W的收入,略有余粮的过着日子,虽然很安稳,但这都是用青春和理想换来的。如今也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时才是自己,工作时没有灵魂只剩躯壳。熬资历,熬退休,熬到死,这就是我的一生。

聚会时,看着兴致勃勃的同学们,每个人都神采奕奕,眼里有光。讲着这些年受的苦难,踩的坑摔的坎,追求的理想,奋斗的方向。如今趟过了苦难,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收获,很是兴奋与自豪。

和我同单位离开的同学,如今转型成功,借着短视频的风口,成了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龙头代表,资产过亿。喝酒时,他说最苦的那几年,谢谢我理解他的梦想。如今成真了,那些掉过的泪也是甜的。

我不羡慕他的成功,我遗憾自己曾懦弱,机会有时是搏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

想着自己麻木煎熬的生活,忽然很感慨,像我这样的人多吗?流水线上的工人,企业的销售,国企的职工,医生,警察等等,有多少人稳稳当当地上班,却活得不是自己?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能找个好工作,就能好挣钱好立足。可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挣钱而去努力的?还是为了追求喜欢的顺便还能挣钱?工作再好,也只是打工,完成别人的理想。更何况如今已经没有了“铁饭碗”,安安稳稳上班就一定对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就没出息?不去折腾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

而实事求是地想一下,也是如此。有多少成功人士所获取的成就,是稳稳当当上班得来的?几乎没有!相反,他们拥有相同的特质,无论学历高低,所处境地如何,都少不了一番常人无法理解的折腾,安心上班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就拿马云本人来说,如果当年能够顺利的求职成功,安稳的在KFC工作,那一定不会拥有现在的成就。

所以,这种说法真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谬论,是彻头彻尾的观念腐朽,根深蒂固的旧传统思想。个人认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就是这种类似的观点,才坑害了许许多多年轻人,毁了他们的价值观和前途,让许多年轻人变得麻木,不思进取。而这种观点也正是许多名人传记中经常提到的“穷人思维”,“弱者保险”,“大众泥潭”。

网友五:

原来都感觉做生意比较自由,赚得比普通上班族多,还有时间出去旅游。上班的人每天朝九晚五工作,没有什么新意,今天可以预知明年,生活永远都是千篇一律的。

这几年,通过疫情感觉出来,还是稳稳当当上班比较稳妥。一位开饭店的朋友说,开了三年饭店都赶上疫情,几乎一直是赔钱的状态。

疫情一来,就得封城停业,这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只有无尽的忧伤。房租、还有各种费用,加上车贷,房贷,不营业没有收入,如何维持生计呢?

如今上班族就占优势了,无论是疫情还是宅家,都有稳定的收入。不用为明天的生活而焦虑,日子过得清淡安逸,没有后顾之忧。

作为年轻人,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稳稳当当上班,即便是平平淡淡的工作。好好努力,未来也能够凭借自己年轻的优势稳稳上升。

网友六:

我是豆芽菜,教委,大家深入分析“为什么年轻人老老实实工作就是最大的出路”这个问题!其实曾经我也有过这样一方面的疑惑,后来我发现这个定理适合于绝大数的人,但是也有例外的!

其实稳稳妥妥的上班,对于绝大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这样是没有风险的,是最大的收益!而且创业能不能成功是具有比较大风险的一个事情!

根据大学生就业网的最新报告,90%的创业者都死在了前三年,其中有一部分创业者负债累累,这对于一些普通家庭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但是对于一些家庭比较好的人员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增加自己的个人阅历,为以后创业打好基础!

意思可以这样说,创业是给一些能力非常强,或者有一定家境的人的选择,对普通人员人员的话,创业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投资,这就像赌博一样十赌九输!

因此可以这样说,老老实实上班是受益最大的,也是一些普通人员最大的出路!

网友七:

稳稳当当有二层含义:一是稳定;二是稳妥。

稳定不代表能长久。

长辈们都希望孩子能找份稳定的工作,不要想太多,一心扑实地做着一份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就行。这种想法,更多源自于长辈较为传统的思想,认为他们年轻时都是一份工作做到退休,有份稳定的收入挺满足了。

问题是,时代不同了,现如今想要找一份工作做到退休,倒真是一职难求。所以,稳定不代表长久,一份工作想要做的长久,撇开外界因素的不可控外,自身需要有持续的能力提升及绩效产出,以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稳妥不代表没想法。

稳稳当当上班,某种意义是不要总有过多的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这山还望那山高。要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位,积累岗位能力,如果能做到不可替代,你的职位就是稳妥的。

想的多,做的少,确实是许多年轻人的通病,不能脚踏实地,一心好高骛远。只有做到扎下心来对待一份工作,并做好职业规划,一步步寻求向上发展,待到时机成熟时,机会自然会找到你。所以,想要稳妥,并不代表没有想法。没有思维、没有想法,在职场中将寸步难行。

互联网时代,年轻人不需要期待一份工作能否做的长久,而应始终努力让自己的能力可以持续在岗位上发挥出价值。只要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并用心做好、做到与众不同,你的职业生命周期注定稳当长久!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