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怎样区分毛利润、纯利润和净利润,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2022年05月16日 网络文摘 暂无评论

纯利润就是净利润,会计上还有毛利润、营业利润和利润等说法。通俗来讲,毛利润仅仅和生产销售产品有关,营业利润和公司运营有关,利润和公司发生的一切收入和费用有关(不含企业所得税),净利润就是公司最终赚到的钱。

一、毛利润是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后的金额

在会计上,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1.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比如贵州茅台是生产白酒的,卖酒就是茅台的主业,茅台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就是酒类销售。其他业务收入的来源就是非酒类销售业务。

2.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收入和成本要匹配,这样才好计算毛利润。收入好理解,就是卖出去多少钱,但是成本就比较复杂了。我们以茅台酒的成本为例,营业成本通俗讲就是和生产茅台酒相关的费用,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1)直接材料:就是为了生产酒而发生的所有原材料的费用,比如高粱,小麦和水等等,还有其他包装物等等,这些原材料就构成了你所看到的茅台成品。

2)直接人工:就是直接生产酒的工人工资、社医保、公积金等等费用,不包括车间的管理人员那部分。

3)制造费用:主要就是生产车间发生的除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外的费用,包括员工的福利费、劳保费、车间的修理费、各种杂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另外还有机器的折旧,即磨损费用。

3.从贵州茅台2020的年报可以看到,公司当年度:

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94915380916.72-8154001476.28=86761379440.44元;

毛利率=毛利润/营业收入=86761379440.44/94915380916.72=91.41%;

毛利率高达91.41%说明了茅台销售100块钱的商品和服务,可以赚到毛利润91.41,毛利高,钱才会赚更多。但是,一个公司的运营成本还有很多,比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税金等等。

二、营业利润就是毛利润扣除一系列税金和费用后的金额

营业利润的就是由于公司生产和销售而形成的最终成果。比如贵州茅台生产和销售白酒,对应会形成销售收入,并且产生营业成本以及其他费用。

不考虑其他投资活动,营业利润=毛利润-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1.税金及附加:注意这里是不包括增值税的,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税负的最终承担者是消费者。这里的税金主要包括消费税、印花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等。

2.销售费用:就是为了卖产品而发生的一系列费用,比如销售人员的工资、社医保、公积金、日常的差旅费、交通费、电话费等等,只要是为了销售而发生的费用就放在这里。另外还包括销售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即磨损费用。

3.管理费用:除销售部门、生产车间以外所有发生的费用,另外还包括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即磨损费用以及研发部门的研发费用。

公司的收入和费用主要就是因为生产和销售而产生的,但是也有一些收入和费用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比如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总额就是营业利润加减营业外收支而产生的金额

在会计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营业外收入:我在国企工作的时候,公司每年都会收到一些政府补助,其中有些政府补助是和经营活动无关的,比如有时候遇到强台风,造成损失,政府会拨一部分资金,我们会记在营业外收入中。

上表就是贵州茅台2020年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主要是罚款和赔偿利得,应该是对方违反法律法规,给予的赔偿金,和生产经营无关,还有少量的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就是固定资产没什么用了,当垃圾卖了收到的钱。

2.营业外支出:有营业外收入就有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同样是和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

上表就是贵州茅台2020年的营业外支出情况,主要是对外捐赠,包括疫情期间捐赠的款项以及其他扶植项目、公益基金。

利润总额基本上就可以反映出一个公司的利润情况,但是还有一个重要支出就是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就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的金额

在会计上,净利润=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费用

上面的税金是不包含企业所得税的,在我国,企业所得税是每季度结束后预缴当季的所得税,年终结束后,第二年的6月以前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在我国,企业所得税的一般税率是25%,即利润总额*25%,但有些高新企业可以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不仅如此,有些地方及行业也有对应的优惠政策。

比如2010年,霍尔果斯成为国家级经济特区实行免税政策,新注册的公司,五年以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国税15%和地税10%共计25%),五年后地方留存的40%税收用“已奖代免”返还给企业(企业所得税中央和地方按60%:40%分)。

霍尔果斯吸引了很多影视公司在当地投资,新设企业五年内就可以免交企业所得税,五年以后如果每年缴纳1000万的所得税,地方留存的40%,即1000*10%*40%=40万就可以返还给企业。

净利润指的是公司当年最终赚到的钱,不是股东赚到的钱,你作为股东如果想得到钱,就得经过公司分红才可以获得。如果公司当年的净利润是1个亿,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你分得8000万,另外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你最终到手可以拿到6400万。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各种利润,你明白了吗?可以在下方留言讨论,发表你的看法。

网友二:

很简单一个问题,不要搞得太复杂,陈记录给你最清晰明了的解释,一目了然:

第一,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第二,毛利润和毛利率

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毛利率= 毛利润 / 营业收入。

可以看出,毛利率越高,毛利润也就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越强。

第三、营业利润和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净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在贷方,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在借方,贷方余额-借方余额。投资收益在贷方,投资损失在借方,贷方余额-借方余额。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第四,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包括政府奖励、投资收益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罚款赔偿、投资损失等。

第五,净利润和净利润率

净利润=纯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总额x(1-企业所得税率25%。)。

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净利润率能综合反映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经营效率。

第六,便于大家理解,我做了一张图

网友三:

毛利润=营业额*毛利额

纯利润=毛利润-营业成本(简单的如房租、水电费、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各种税、损耗、装修、经营意外损失、营业办公设备等)

净利润和纯利润通常是一样的意思,也就是净利润=纯利润。但偶尔出现经营以外的损失那就得另当别论,比如你做了一单生意,除去各种成本你赚了100元,你的纯利润就是100元,但在这时出现个意外,100元变成了0或是损失了10元,那你的净利润就是0或是90元。不喜勿喷!祝各位看官发财!

网友四:

首先纠正一下“纯利润”与“净利润”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一种不同的叫法而已,但在财务报表中都是用“净利润”,不用“纯利润”;“纯利润”是小本生意的口头语用。

“毛利润”与“净利润”区别如下:

(1)什么叫毛利润?

毛利润是指产品收入扣除产品成本后的利润,也可以说产品差价就是毛利润;

比如:小明生产一双鞋子需要成本10元,生产完后拿出去店去卖了25元;

25元(卖鞋收入)—10元(鞋子成本)=15元(卖鞋子后的净利润)

(2)什么是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产品总收入扣除产品一切开支(成本,材料,人工,纳税...)等的利润;称为税后利润!

比如:小明生产一双鞋子需要成本10元(购买材料,生产人工),生产完后拿出去店去卖了25元;而卖出后还要纳税3元,扣除业务提成3,店长抽成1等等开销;

25元(总收入)—10元—3元—3元—1元(总开销)=8元(净利润)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毛利润”与“净利润”区别很大;毛利润只是大致算一下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价,计算的比较笼统;而净利润计算的很详细涉及成本有开销的费用都计算在内,扣除一切开销后的利润才是进口袋的钱。

网友五:

利润,特别是净利润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指标,基本上把它说清楚了,整个财务就说清楚了一大半。

综合性有多强?我在两个场合给同事们举过例,一次是喝酒时,我说如果今天高兴,我们多喝了两瓶,那么公司的招待费用就会上升,公司的净利润就会减少。

另一次是开会时说的,如果我今天记录得多了点,笔芯用得快了些,那么管理费用就会上升,净利润也就会减少,但是对工作要求由于记录得详细,工作失误减少了,可能又会减少损失。究竟怎么影响,就看记录的内容对公司有没有价值了?

对于毛利润、纯利润和净利润来说,净利润是最严格的财务术语之一,任何一家企业,甚至一门小生意都存在这一概念,甚至是大家要做生意的根本原因所在。纯利润是净利润不太严格的口头表述,内涵其实也是有一定差异的,一般不在专业的财务文件中出现。

毛利润简称毛利,也是财务术语,只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会计准则中的术语,而更多偏重于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大体上就是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

在传统制造业中,毛利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在某些行业,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中,毛利和毛利率却无法计算,比如游戏币的收入,成本几乎为零,也没人去计算;银行的成本虽然可以计算,但无法匹配到具体的各项收入中去,一般也不计算,全部归入费用中。

在我们国内的财务核算习惯上,一般用“分步”的方法列示利润,于是就有了一堆各种“利润”,我就试着用某12月开工的服装生产企业来举一个例子,给大家简单展示一下。

一、本月才投产的服装厂,卖了1万件服装收入100万元。这是没扣任何成本和费用的,不能算是利润。

二、这个月一共是生产了2万件相同规格的服装,生产中的布料、人工、水电和机器折旧等成本也是100万元。

这不能全部扣除,只能扣除已经卖掉的那1万件服装的成本,也就是50万元。这里就有三个和成本相关的概念了,生产2万件服装的100万元消耗是“生产成本”,产品生产检验合格后就是“存货成本”,卖掉的50万元是“销售成本”,还剩下的50万元仍然是“存货成本”。

三、能扣的只能是销售的那1万件,对应的50万元的“销售成本”,其他的“存货成本”,也只能在销售后配比着来陆续扣除。那入销售收入100万元减去销售成本50万元就是毛利润,但专业的称呼是“主营业务利润”。

四、因为毛利润还可以有一些其他构成,比如边角料卖掉了2万元,专业称呼为“其他业务收入”,而为了卖掉这些边角料又花掉了1万元人工和简单加工的费用,专业称呼为“其他业务支出”。那么毛利就可以说是51万元了。

如果这部分边角料的收入量较大也可计入前面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中,量太小也可以简化处理为费用。所以说毛利的严谨性就不是特别强,需要财务人员“专业判断”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五、但是还没完,还有产品要运输出去,如果是客户自提就没啥可说的了,如果要公司承担运输费用,就还要再扣除掉。按新的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已经从2020年开始执行,要把这1万件销售服装的运输费用以成本的方式扣除,比如正好也是1万元,那么51万还得再减去销售的运输费就还是只有50万元的毛利。50万元的毛利除以101万元的收入,毛利率接近50%。

六、服装厂肯定不只有生产人员,还需要销售和内勤工作才能完成运转。那么本月销售人员的工资加电商平台的服务费20万元,这叫“销售费用”;经理、行政和财务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10万元,这叫“管理费用”;贷款的利息和银行的手续费9万元也得支出,这叫“财务费用”,上述三项统称为“期间费用”。除了增值税以外的附加税等1万元,也要企业承担,这叫“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七、扣除上面的期间费用和附加税后,只剩下10万元了,这时间也有专业称呼,叫“营业利润”。

八、本月生产成功,当地政府给了10万奖励,这叫“营业外收入”,由于刚生产,部分产品质量被投诉甲醛超标,相关部门依法罚款5万元,这叫“营业外支出”。

九、那么现在计算后10+10-5=15万元,专业称呼为“利润总额”。

十、刚好本月为年末,正好要申报企业所得税,假设该企业没有享受到小微企业之类的优惠政策,那么15-20*25%=10万元,这时我们就称之为“净利润”。为何是用20万去计算所得税,因为政府罚款5万元,按税法规定,不能在所得税前抵免,所以要加回去。

以上的每一步都进行了极其夸张的简化,实际工作中很细、很繁琐,细节和问题也更多。

不知道上述解释朋友们是否满意,财务是一个奇怪的行业,用的字词非常通俗,但却有专业的含义,一般不能用同义词取代,比如用纯利润代替净利润。但并非绝对,有些地方又可以混用一些术语,而且还不会让人觉得不妥。

更加让人难以摸透的是同样的术语在不同时期,因为支持其含义的准则等文件的变化,意义上也有一些差异。

所以说财务就是这么一个枯燥且需要较真的工作,不理解的朋友甚至认为这帮人的思维不太正常。

但实际上,财务人员已经早就不是以前那种拿着算盘的账房先生形象了,大量的计算交给了软件和相关系统,主要需要的是专业准确的判断和向同事们清楚明了的表达出这些内容。

标签: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小虎博客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用户登录